close
中國時報【許文貞╱台北報導】
「我曾經受邀演講228,沒想到聽講的年輕人講不出任何一個228受難者的名字!」長期研究台灣傷痕歷史的作家黃惠君,在228的70周年出版《激越與死滅》一書,「我希望對受難者不要只是頒發名譽證書而已,而是要讓他們重返榮耀。」
黃惠君表示,228是一場有意識、有靈魂的群眾抗爭管道間煙味大樓管道間煙味,也看得到民主訴求,她認為冤錯絕對有,但若要清楚228的意涵,就不能不了解其中帶著清楚的反抗訴求和意識的靈魂。
黃惠君在書中大量使用剪報、老照片佐證。「2006年時,我看到一則剪報,是228事發第三天,《中華日報》的號外頭版頭題寫著:『台南市民大會要求立即實施市長民選。』我充分感受到那時候的人想要突破高牆,他們確實為了想爭取台灣人的民主自由而努力。」
黃慧君在書中描述,228是「從日本到中國兩個政權的轉換」這個特殊的歷史經驗之下擠壓出的結果,留下台灣人在兩個時代中掙扎的面容。
當時已經習慣日本殖民生大樓浴室臭味活的台灣人,在短時間之內要切換語言、生活習慣,若偶爾流露出日本文化的舉止,就被國民政府認為是「台灣人被奴化」,黃惠君認為這樣對台灣人是不公平的,228事件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爆發,不能用查緝私菸來概括。
此外,針對中國國台辦日前也表示有關部門將舉辦系列紀念活動,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許雪姬表示,過去在中國也有台灣人舉辦,但官方舉辦較特別。
廁所臭味原因
4CBE746965BEFB3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